本實用新型涉及蝶閥相關領域,具體為低泄漏率通風蝶閥。
背景技術:
蝶閥是用圓形蝶板作啟閉件并隨閥桿轉動來開啟、關閉和調節流體通道的一種閥門,蝶閥不僅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材料耗用省,而且驅動力矩小、操作簡便、迅速,并且還同時具有良好的流量調節功能和關閉密封特性。
目前常用的通風蝶閥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由于通用蝶板采用了與蝶閥閥體相同材料加工成密封圈而且與閥座始終處于擠壓、刮擦狀態,其密封原理屬位置密封構造,故對關閉位置要求很高,容易泄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因此市場急需研制低泄漏率通風蝶閥來幫助人們解決現有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對通風蝶閥添加偏心密封設計,使通風蝶閥低泄漏,不容易泄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包括蝶閥閥體,所述蝶閥閥體包括蝶板和閥門軸,所述蝶板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中心線與閥門軸中心線偏離,所述密封圈中心線與蝶閥閥體中心線偏離,所述蝶板的下端設置有斜錐角,且蝶板與斜錐角貼合,所述斜錐角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
優選的,所述蝶板與閥門軸通過固定件固定,且固定件與蝶板焊接連接。
優選的,所述蝶閥閥體的上端安裝有電動驅動機構。
優選的,所述電動驅動機構包括上連接柱,所述蝶閥閥體包括下連接柱,且上連接柱與下連接柱通過法蘭連接。
優選的,所述蝶閥閥體下端的中間設置有閥座,且閥座與閥門軸通過軸承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連接柱與下連接柱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閥門軸,且閥門軸與上連接柱與下連接柱通過密封件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該實用新型中,密封圈中心線與閥門軸中心線偏離,密封圈中心線與蝶閥閥體中心線偏離,斜錐角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使斜錐角與密封圈在閥門整個開關過程中安全脫離,這種結構既利用了凸輪效應,又完全消除了摩擦,去除了磨損和泄漏的可能,零泄漏是通過蝶板上密封圈的彈性來實現的,該密封圈的彈性通過其徑向的壓縮和柔性產生的。
2、該實用新型中,密封圈與閥座接觸通過斜錐角連接,密封圈與斜錐角產生輕微的“稧式效應”,使密封圈發生柔動和徑向壓縮,通過密封圈與斜錐角之間均勻接觸以及密封圈的柔性,使得加載在閥座上的載荷均勻,從而用最小的扭矩實現最嚴密的切斷,扭矩產生的彈性使得閥門嚴密關閉,而與介質流向或介質力無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蝶閥閥體的內部俯視圖。
圖中:1、電動驅動機構;2、蝶閥閥體;3、上連接柱;4、下連接柱;5、蝶板;6、閥門軸;7、固定件;8、密封圈;9、斜錐角;10、閥座;11、密封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包括蝶閥閥體2,蝶閥閥體2包括蝶板5和閥門軸6,蝶板5包括密封圈8,密封圈8中心線與閥門軸6中心線偏離,偏離距離為a(具體如圖2和圖3所示),密封圈8中心線與蝶閥閥體2中心線偏離,偏離距離為b(具體如圖1和圖3所示),蝶板5的下端設置有斜錐角9,且蝶板5與斜錐角9貼合,斜錐角9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2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具體如圖2所示),即蝶板5在x方向上傾斜,傾斜后的蝶板5相比于傳統的蝶板5,轉動時斜錐角9與蝶板5上的密封圈8產生輕微的“稧式效應”,使密封圈8發生柔動和徑向壓縮,通過密封圈8與斜錐角9之間均勻接觸以及密封圈8的柔性,使得加載在閥座10上的載荷均勻,從而用最小的扭矩實現最嚴密的切斷,從而降低泄露率。
進一步,蝶板5與閥門軸6通過固定件7固定,且固定件7與蝶板5焊接連接,固定件7為一環形,內直徑與閥門軸6外直徑相同,且固定件7有兩個,在上下兩端位置進行固定。
進一步,蝶閥閥體2的上端安裝有電動驅動機構1,電動驅動機構1與現有的電動驅動機構1內部構件相同,因此未具體介紹,基本就是電驅動的方式最終使閥門軸6轉動。
進一步,電動驅動機構1包括上連接柱3,上連接柱3與電動驅動機構1殼體焊接連接,蝶閥閥體2包括下連接柱4,下連接柱4與蝶閥閥體2外構件焊接連接,且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通過法蘭連接,且法蘭盤上螺孔設置有兩圈,內外雙重固定。
進一步,蝶閥閥體2下端的中間設置有閥座10,且閥座10與閥門軸6通過軸承連接。
進一步,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閥門軸6,且閥門軸6與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通過密封件11連接,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之間通過法蘭連接,為了密封性考慮,所以在拼縫位置設置有密封件11,且密封件11延伸至蝶閥閥體2的通道位置,來避免流動介質的泄露。
工作原理:使用時,電動驅動機構1工作,驅動閥門軸6轉動,因閥門軸6與蝶板5通過固定件7固定,所以蝶板5跟隨閥門軸6的轉動而轉動,因密封圈8中心線與閥門軸6中心線偏離,密封圈8中心線與蝶閥閥體2中心線偏離,斜錐角9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2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使斜錐角9與密封圈8在閥門整個開關過程中安全脫離,此過程中斜錐角9與密封圈8產生輕微的“稧式效應”,使密封圈8發生柔動和徑向壓縮,通過密封圈8與斜錐角9之間均勻接觸以及密封圈8的柔性,使得加載在閥座10上的載荷均勻,從而用最小的扭矩實現最嚴密的切斷,通過蝶板5的轉動實現本閥門的開啟和關閉。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技術特征:
1.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包括蝶閥閥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閥閥體(2)包括蝶板(5)和閥門軸(6),所述蝶板(5)包括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中心線與閥門軸(6)中心線偏離,所述密封圈(8)中心線與蝶閥閥體(2)中心線偏離,所述蝶板(5)的下端設置有斜錐角(9),且蝶板(5)與斜錐角(9)貼合,所述斜錐角(9)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2)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蝶板(5)與閥門軸(6)通過固定件(7)固定,且固定件(7)與蝶板(5)焊接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閥閥體(2)的上端安裝有電動驅動機構(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驅動機構(1)包括上連接柱(3),所述蝶閥閥體(2)包括下連接柱(4),且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通過法蘭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閥閥體(2)下端的中間設置有閥座(10),且閥座(10)與閥門軸(6)通過軸承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泄漏率通風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閥門軸(6),且閥門軸(6)與上連接柱(3)與下連接柱(4)通過密封件(11)連接。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低泄漏率通風蝶閥,涉及蝶閥相關領域,對通風蝶閥添加偏心密封設計,使通風蝶閥低泄漏,不容易泄漏。所述蝶閥閥體包括蝶板和閥門軸,所述蝶板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中心線與閥門軸中心線偏離,所述密封圈中心線與蝶閥閥體中心線偏離,所述蝶板的下端設置有斜錐角,且蝶板與斜錐角貼合,所述斜錐角回轉軸線與蝶閥閥體內通道軸線形成偏角,所述蝶板與閥門軸通過固定件固定,所述蝶閥閥體的上端安裝有電動驅動機構,所述電動驅動機構包括上連接柱,所述蝶閥閥體包括下連接柱,所述蝶閥閥體下端的中間設置有閥座,所述上連接柱與下連接柱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閥門軸。